查看原文
其他

高书生:当前文化产业区域发展的几个特征

高书生 文化产业评论 2019-06-30


第2097期文化产业评论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各地区、各省份都在加快文化产业建设的步伐,文化产业区域发展也随之呈现出以下特征:“加速度”式奔跑、“梯度式”不平衡、规上企业成为发展“招牌”、被“膜拜”的GDP占比、经济指标负增长。



作者 | 高书生(中央宣传部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办公室巡视员、副主任。2003年以来,参与文化体制改革总体文件和配套政策、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文化产业促进法、文化产业统计标准、文化产业支撑技术、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政策等制定工作,发表多篇关于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文章,出版《感悟文化改革发展》、《中国文化产业十家论集——高书生集》。代表性作品:《中国文化产业研究论纲》、《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状况和主要特征》。)

来源 | 文化产业评论

编辑 | 方明珠

 

正文共3098字 | 预计阅读时间9分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上强调,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文化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尽快从数量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益型,区域发展是“牛鼻子”。国家统计局近年来发布的文化产业相关数据,已揭示出当前文化产业区域发展的若干特征,对提升区域发展质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文化产业发展跑赢“大盘”

 

考察文化产业区域发展,离不开对全国形势的总体判断。



2004年,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3440亿元,占GDP比重2.15%。2017年,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35462亿元,占GDP比重4.29%。作为国民经济新兴产业形态,不到15年,文化产业距支柱性产业只有“一步之遥”,称之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名副其实。

 

文化产业发展速度之快,用“加速度”一词概括并不为过。文化产业增加值从3千亿元到1万亿元,用了6年;从1万亿元到3万亿元,也只用了6年。占GDP的比重,2004年2.15%,2017年4.29%,增加近1倍。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文化产业居然跑赢了“大盘”,想不说这是产业奇迹都难。



根据全国经济普查,2004年,全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31.79万个、从业人员873.26万人、资产总额18316.6亿元、营业收入16561.5亿元;2013年,全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91.85万个、从业人员1760.00万人、资产总额95422.1亿元、营业收入83743.4亿元。与2004年对标,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2013年是2004年的1倍以上,资产总额和营业收入,2013年是2004年的4倍以上。文化产业增长都是成倍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入中低速增长,增长速度从两位数降至个位数。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文化产业依然保持两位数增长。2013年至2016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名义增长(未扣除价格因素)13.7%。

 

文化产业跑得快全凭“车头带”

 

党的十九大做出科学判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已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文化产业区域发展同经济发展大局一样,也是梯度式的,东部率先、中部追赶、西部起步、东北例外,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是绕不开的。

 

2016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过千亿元的省份已有10个,按照增加值规模排序依次是: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北京、上海、湖南、四川、河南和福建,文化产业增加值分别为4256.6亿元、3863.9亿元、2836.8亿元、2745.6亿元、2105.8亿元、1861.7亿元、1459.3亿元、1323.8亿元、1212.8亿元和1190.3亿元,占同期全国总量的74.25%。广东、江苏、浙江和山东等4省文化产业增加值2016年比上年的增量超过300亿元,分别为607.8亿元、382.0亿元、360.1亿元和355.8亿元。

 

表1是文化产业“第一方阵”10个省份文化产业的主要经济指标,法人单位、从业人员、资产总额和营业收入等指标,动态展示10年内文化产业发达及较发达区域的发展图景:



——湖南、江苏、河南、山东和北京等5省市,法人单位2013年比2004年的增长至少在2倍以上,有的省市已达3倍以上;


——从业人员2013年比2004年的增量超过50万人的省份有5个,包括江苏、广东、湖南、浙江、山东,分别增加121.5万人、101.3万人、67.4万人、55.1万人和54.9万人,占同期全国增量的45.1%;

 

——2013年,10个省份资产总额和营业收入的增长均在2倍以上,江苏、湖南、山东和湖南4省资产总额的增长均在5倍以上,湖南、河南和江苏3省营业收入的增长也在5倍以上。其中,广东和江苏的资产总额和营业收入均已过万亿元。

 

综合法人单位、从业人员、资产总额和营业收入4项指标,江苏、湖南和河南3省的数据格外耀眼,其中,江苏2013年比2004年分别增长2.6倍、1.7倍、7.8倍和6.1倍,湖南同期分别增长3.8倍、2.6倍、5.2倍和9.9倍,河南同期分别增长2.8倍、1.3倍、7.3倍和6.5倍,翻番增长。

 

规上企业是区域发展的“招牌”

 

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发展状况,恰似一面“镜子”,折射文化产业区域发展质量,成了区域发展的“招牌”。

 

——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企业55175家,比2014年增加9457家,增量接近万家。表2显示,2017年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数量较多的省份有7个,包括江苏、广东、浙江、山东、北京、河南和湖南等,分别是7668家、7261家、4653家、4578家、3468家、3249家和3162家;



——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年末从业人员854.4万人,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湖南、河南、北京等区域,分别为181.5万人、120.7万人、69.4万人、56.5万人、50.6万人、49.0万人和47.1万人;

 

——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为91950.1亿元和7314.3亿元,营业收入较多的省份依然集中在广东、江苏、山东、北京、浙江、上海、福建等东部发达地区以及湖南和河南等中部地区。利润总额较多的省份与上述区域分布大致相同,排序略有不同,包括广东、浙江、江苏、山东、北京、上海、河南、湖南、四川和福建等。

 

GDP占比不该被“膜拜”

 

文化产业增加值是个综合性指标、总量概念,占GDP比重则是个相对概念。相对于GDP占比,文化产业增加值绝对额多少,在区域间“横向比对”时并不被看重,由此产生了GDP占比“膜拜”。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6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及超过5%的省份,只有北京(8.20%)、上海(6.61%)、浙江(5.81%)、广东(5.26%)等4个省市,江苏4.99%“差一丁点”,湖南和山东分别为4.63%和4.17%,距5%还“差一小步”。如果只按GDP占比排位,文化产业区域发展的“大块头”就被“遗忘”。

 

比如,广东始终是全国文化产业规模最大的省份,法人单位、从业人员、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均排在全国前列甚至首位,但其GDP占比并不大,2016年只有5.26%。2016年广东文化产业增加值(4256.6亿元)多出北京(2105.8亿元)1倍,GDP占比却比北京低2.94个百分点。奇怪?其实不然。广东作为经济大省,GDP总量很大,“底盘”(分子式的分母)太大,文化产业增加值(分子)再大,分数值也上不去。同理,江苏文化产业增加值绝对额排位仅次于广东,但GDP占比不足5%,同样落后于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

 

GDP占比下降,文化产业增加值不降反升,这种情况是存在的。2016年与2015年相比较,全国有8个省份GDP占比是下降的,但其文化产业增加值都是增加的。比如,北京的GDP占比,2016年比2015年下降0.18个百分点,但文化产业增加值增加177.5亿元;湖南GDP占比,2016年比2015年下降0.12个百分点,但文化产业增加值增加87.7亿元。

 

反过来,文化产业增加值减少了,GDP占比却上升,这种现象也是客观存在的。最典型的是辽宁,文化产业增加值2016年比2015年减少100.6亿元,但GDP占比却增加0.21个百分点,从2015年的2.27%提高到2016年的2.48%只盯着GDP占比,忽略文化产业增加值,如此“横向比较”,捡了“芝麻”却丢了“西瓜”。GDP占比被“膜拜”,太盲目。



指标负增长“敲警钟”

 

比对2014年至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企业的主要经济指标,部分省份法人单位、从业人员、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等出现了负增长:

 

——同2014年相比,2017年有4个省份的法人单位数出现负增长,包括上海(-417家)、北京(-343家)、辽宁(-322家)和山西(-15家);


——同2014年相比,2017年有7个省份年末从业人员出现负增长,包括上海、辽宁、广西、广东、天津、山西和青海等,分别减少11.1万人、6.1万人、1.9万人、1.8万人、1.6万人、0.2万人和0.06万人;

 

——同2015年相比,2017年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出现负增长的省份分别有4个和9个,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均出现负增长的是:天津(营业收入-315.7亿元、利润总额-63.8亿元)、辽宁(营业收入-253.1亿元、利润总额-15.8亿元)、内蒙古(营业收入-99.9亿元、利润总额-9.2亿元),山西营业收入负增长(-3.6亿元),河北、江西、上海、黑龙江、宁夏和青海利润总额负增长,分别为-22.7亿元、-10.3亿元、6.8亿元、-4.4亿元、-3.5亿元和-1.5亿元。

 

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出现负增长,意味着资本和劳动力两大生产要素从文化产业这一新兴产业形态退出,将对未来文化产业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尤其是处于文化产业“第一方阵”的广东、北京和上海等地出现这一现象,值得深入剖析;营业收入出现负增长,直接影响文化产业的经营规模,天津、辽宁和内蒙古负增长的规模均在百亿元及以上;利润总额出现负增长,省份有9个,尽管数额都不大,但反映规模以上文化企业的经济效益,在较大范围内出现了状况,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主题阅读//


//推荐阅读//



还可以点击“阅读原文”,微店上单独购买笔记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